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南阳 > 正文
环球信息:镇平县:用“三新”模式打造“样板田”
2022-10-14 16:05:18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秋时节,田野里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近日,镇平县杨营镇胡营村甘立新的200亩花生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内,聚集了一群周边农户,镇平农技中心的科技人员正在进行实地测产。农技人员采用五点“S”型分布法,取样、采挖、测量、称重,现场折算亩产量。数据结果显示,花生示范方亩产量301公斤,比周边农户亩增产20%。

“今年降水少,花生能到这个产量真不错。示范方内的花生比周边每亩少施肥30多斤,产量还比他们高。有了这次成功实验,我更有底气向周边农户宣传推广了。”测产结果增添了甘立新的自信。示范田花生的丰收,除了甘立新自己的辛勤劳作外,还得益于镇平农技中心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

农技人员通过了解该田块的土壤现状,根据花生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建议他减少复合肥施用的同时搭配一种配比科学的缓释型中微量元素肥做花生底肥,运用种肥同播技术,把种子和新型缓控释复合肥、含钙镁锌等成分的中微量元素肥按事先设定好的技术规程播入田间。良机+良肥+良法的生产模式能减少每亩化肥施用量15公斤左右,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近年来,镇平农技中心按照“精、调、改、替”的技术路径,引导农户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多举措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配置水肥资源,起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发挥水肥联合调控的整体增产作用。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省肥料30%-50%,节省用水50%,劳动力的节省更是达到90%以上,非常适合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县粮食生产的应用面积达3万亩以上。

施肥新技术、肥料新品种、施肥新机具的“三新”技术模式合力打造出了一块又一块丰收的样板田。镇平农技中心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确保主体技术让农户学得会、成效让农户看得见。

据了解,镇平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县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好乡村产业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治理,夺取了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大幅增收、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较好业绩。

镇平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万亩重要农产品(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3万亩。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力度,以“百人包百村”行动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包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提高种植业、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特别是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粮食总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总产量连续十五年超10亿斤目标任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先后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坚持“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大力培育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食用菌和金鱼等特色产业,优质油料面积34万亩,优质蔬菜面积5.6万亩、金鱼养殖水面1.5万亩、苗木花卉9万亩、林果2.7万亩、中药材2.1万亩、烟叶1万亩、茶叶0.5万亩。建成双孢菇种植基地15个,种植大棚548座,种植面积30余万平方米,年可产鲜菇1100万斤,成为全国双孢菇生产和出口大县。组织实施牧原集团“百场千万”5个工程项目建设,2场、3场、8场已建成投产。(薛小磊 谭亚廷)

责任编辑:hN_1426
    独家